出师未捷身先死,记录一次失败的开发经历。
几周前,我在和 AI 对话的时候,有一个需求,就是希望和不同 AI 对话。于是我尝试去搜索了相关工具,搜到的都是基于 API 来实现的。对我来说,我更希望是使用免费的官网。
于是我就尝试自己动手做。
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 Electron 来实现,这也是我最熟悉的技术栈。于是我尝试做了一个 demo,稍有问题,但是可以确认能够实现。
于是开工,编码,完成个七七八八。之后在接入 Gemini 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:无法登录谷歌账户。最后在项目实际使用的时候,还有一个问题容易被认为是异常从而触发风险验证。
此时,我觉得其实问题不大,用起来体验还算尚可。然后我刷知乎刷到一个插件版的,此时我还没意识到问题。
今天发到 Linux.do 的时候有人推荐了同类的插件应用,我点进去看才发现,插件可以解决 Electron 存在的问题。至此项目失败。
软件版本(Electron)

插件版本(浏览器插件)

反思
首先是前期调研,显然不够彻底,没有发现同类工具。而且很莫名其妙的是在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被推荐到这个工具。上次做的插件也是,前期调研的时候没搜到类似的工具,做完了刷个手机就刷出来,很神奇。所以下次调研的时候要彻底一点。
第二个大的问题就是技术方案选择错误,我先入为主地选择了 Electron。当然如果没有 Gemini 的问题,其实 Electron 问题也不大,但是相比之下确实不如插件。
另外就是容易触发风控,Electron 容易被检测出来当成爬虫,插件我想在这个方面应该会好很多。
总结
总之,项目很失败,只能说当作一次经验教训了。
